著名越调表演艺术家申凤梅先生
1349

著名越调表演艺术家申凤梅先生

著名越调表演艺术家申凤梅先生,一生倾心塑造了六个诸葛亮形象,从小生到老生不同时期的六个诸葛亮各不相同,用申凤梅自己的话说,这叫不变中有变,变中有不变。在《诸葛亮吊孝》中诸葛亮精力充沛、思维敏捷、血气方刚,《收姜维》中的诸葛亮稳健沉着。上世纪六十年代在中南海演出,周恩来总理看过《收姜维》后夸赞她说:“你们河南的诸葛亮会做思想工作。
节目(4)
批量下载
加载更多
主播信息
好戏河南

好戏河南

广播电视台主持人--张东
关注
(81岁潘书立录音)洛阳小调曲
--
曲剧是河南第二大剧种,历经坐堂、高跷到1926年登台,真正意义上的洛阳曲剧(曲子戏)在洛阳诞生。洛阳关林镇从古至今就是大集镇,更是曲 剧的戏窝子,关林皂角树村的潘书立先生就是曲剧发展历程的见证人之一。 潘书立先生1943年出生,自幼迷恋曲子戏,8,9岁时就掌握了阳调、诗篇、扭丝、慢垛、哭书韵、大汉江、剪剪花、哭皇天等曲剧曲牌,后来村里成 立业余剧团,潘老师担纲领衔主演,并受到过朱双奇、朱六来、刘卫生等曲剧早期先辈们的指点或教授。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先后排出了《打狗劝 夫》、《三击掌》、《玉宽休妻》、《三娘教子》、《十五贯》、《清风亭》、《鞭打芦花》等剧目,风靡周围乡镇,后来剧团的一些成员并入刘 卫生老师创立的洛阳郊区曲剧团并逐渐成为洛阳市曲剧团的前身。 潘老师一生性情耿直,行侠仗义,在戏曲方面善于学习,取长补短,先后与牛长鑫、李振乾、周玉珍等老师结下深厚的情谊,现在虽年近80,仍然 气脉十足,对曲剧艺术痴心不改。为了抢救保护曲剧原始唱腔和老调,我们录制了一些潘老师的经典唱段,兹以记录,以飨后人。
河南道情戏
623
《王金豆借粮》是道情传统剧目。又名《小过年》、《皮袄记》、《李双喜借粮》 剧情是:河南太康王湾村,王金豆自幼与张爱姐订婚,不料王家遭火灾而家败。除夕,王金豆前往岳父家借粮,不敢走正门,越墙至爱姐绣房。爱姐除暖酒款待,还以父之皮袄相赠。其嫂刘氏从柜中拉出王金豆,戏谑后,取来年货,让其夫张广套车送妹夫回家 此剧是生旦应工戏,1949年以前,太康县道情班范礼清、张大妮、张礼奎擅演此剧。
著名越调表演艺术家申凤梅先生
1349
著名越调表演艺术家申凤梅先生,一生倾心塑造了六个诸葛亮形象,从小生到老生不同时期的六个诸葛亮各不相同,用申凤梅自己的话说,这叫不变中有变,变中有不变。在《诸葛亮吊孝》中诸葛亮精力充沛、思维敏捷、血气方刚,《收姜维》中的诸葛亮稳健沉着。上世纪六十年代在中南海演出,周恩来总理看过《收姜维》后夸赞她说:“你们河南的诸葛亮会做思想工作。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豫剧·耿玉卿作曲作品集
豫剧·耿玉卿作曲作品集
耿玉卿,著名作曲家。国家一级作曲。1939年生,河南方城县人,河南省劳动模范,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戏曲学院客座教授,河南省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河南中华豫剧文化促进会常务理事,河南省玉卿戏曲音乐艺术研究院艺术总监。 从1963年第一部作品问世至今,耿玉卿已在戏曲音乐之路上走过了半个世纪。多年来,耿先生勤奋耕耘,广泛涉猎,不断探索,勇于创新,谱写出许多个性鲜明、旋律优美的唱段,形成了清新细腻、委婉抒情的艺术风格。由他作曲的《风流才子》,被中国音协主席吕骥誉为“是一出创造性的豫剧,是近几年戏曲音乐改革的成功之作,是戏曲音乐改革思想的新突破。梅兰芳‘移步不换形’的原则被恰当地运用了”。 作为河南戏曲界一位不可多得的豫、曲“两门抱”作曲家,耿玉卿以卓越的才华创作了170多部作品,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主要代表作有:豫剧《情断状元楼》《半个娘娘》《风流才子》《王屋山下》《生儿子大奖赛》《老子•儿子•弦子》《香魂女》新版《白蛇传》《珠帘秀》《红菊》《刘邦与萧何》《曹公外传》《大爱无言》《兰花碗•金豆子》《天职》《苏武牧羊》《魏敬夫人》《裴寂还乡》《清风茶社》《琵琶记》《疯哑怨》《都市风铃声》《同根异果》《玄奘》《王昭君》,曲剧《断桥》《王宝钏》《啼笑皆非》《李祥和的婚事》等等,还应邀与台湾豫剧团合作了《武后与婉儿》《少年齐桓公传奇》《田姐与庄周》《拜月亭记》《约/束》等八部戏。其作品先后荣获中国艺术节大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文华新剧目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全国戏剧文化奖、省戏剧大赛金奖、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等,很多唱段在专业演员和戏迷观众中广为流传,是一位勤奋多产、著作等身、成就卓越、影响广泛的著名戏曲音乐家,至今仍活跃在创作第一线。与此同时,耿玉卿还应邀为全国青年戏曲音乐家研修班、全国豫剧高级表演人才培训班等授课,将自己多年的创作经验和艺术感悟传授给年轻一代。 2013年12月,由河南省民政厅批准成立的河南省玉卿戏曲音乐艺术研究院在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正式成立,这也是我省第一个以作曲家名字命名的戏曲音乐研究机构。省文化厅厅长杨丽萍称誉:“五十年来,耿玉卿老师根植传统戏曲艺术,固本求新,创杨柳新曲,歌时代雅音,育梨园精萃,堪称是河南戏曲音乐史上的一座丰碑。”省人社厅厅长杨盛道赋诗感叹:“梨园有个耿玉卿,大作犹如天籁声。音符灵动撼人心,戏里戏外都是情”。 耿玉卿的创作,从来不是简单依照剧本谱写唱腔,而是融入了他对戏曲音乐传承发展的新思考,融入了他对作品和人物的深刻理解,融入了他对人生的悉心体验和全情贯注,因而显得细腻、深刻、厚重,有着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中国剧协副主席、著名剧作家罗怀臻称:“玉卿先生是一位为性情而歌的音乐家。耿先生投入全部生命激情所创作的每一个音符,都是其心灵的回响,情怀的释放,爱恨的寄托,都融入了他对人生的深切体悟。因而,他的作品才会充满灵性,充满炽情,让人闻之入耳入脑入心,余韵久久,品味不尽。
434
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