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6 熟悉吗?你很久很久之前有听过,但你忘记了

00:00
10:00
主播信息
Beatf5fe

Beatf5fe

Beat FM,无处不电音
关注
《电音如诗》
--
Beat FM旗下栏目主持柳松 ,8年广播主持经验。参与快乐886电台开台建设,现任925悦电台新闻主播,2017年第一届喜马拉雅“声音者峰会”最佳声音奖,2014年入坑电子音乐。主持2年电音节目。 《电音如诗》,“磁性好声音”柳松开发,将舒缓的电子音乐和中西方经典诗歌相结合,开辟了一条催眠+治愈的电音之路。
《BeatFM电音封神榜》
27
一键Play,纯净1小时。BeatFM电音封神榜,集结众神,开启电音联盟。精选各大音乐榜单,全球电音流行趋势权威把控,高能热播。DJ Kimi陪你“电”然周末好心情!
《Beat So Hot》
--
Beat FM旗下栏目主持Kimi ,资深音乐节目制作人,DJ。音乐,美剧,热门电影,全球各大榜单盘点,网络时下流行元素。关于音乐的一切,深入浅出为你解析,以流行的视角带给你惊喜。宝藏男孩,待你挖掘。《Beat So Hot》,由DJ Kimi制作,他的世界,与潮流电子音乐融为一体,让你的心脏体验节奏的力量。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田部京子《门德尔松·无词歌集》
田部京子《门德尔松·无词歌集》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田部京子演奏门德尔松《无词歌》中的24首作品。她的演奏纯朴自然,抒情歌唱,具有东方女性演奏家的细腻与含蓄。天龙的数码录音非常出色,动态强大、音色真实,听感接近黑胶唱片。 《无词歌》,又称无言歌。是一种抒情性、歌唱性的小型器乐体裁。它象浪漫歌曲一样,配有简单的伴奏,常以钢琴独奏形式演奏,在一定的节奏音型陪衬下奏出歌唱一般的旋律线条。它既是器乐小品,其音域自然较之声乐曲更觉广一些。无言歌的结构形式除少见的奏鸣曲式外,由于音乐形象比较单一,通常采用二段体、三段体的歌曲形式。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是《无词歌》的首创者,自1830年至1845年间,共创作四十八首《无词歌》,均系钢琴小品。 贝多芬之后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音乐颇为兴盛,舒伯特、舒曼、肖邦、李斯特等名家都写过不少钢琴小曲。门德尔松的《无词歌》也正是这一时代的产物。他的《无词歌》曾编为八集出版每集均有六首曲子。 第一集(作品19)1832年在英国出版。第一集中的第三首A大调,副题为《猎歌》,旋律幽然可爱;第二集(作品30)中的第六首题为升f小调《威尼斯船歌》,旋律优美如歌;第四集(作品53)中的第二首《浮云》、第五首《民谣》较有影响;第五集(作品62)中的第五首a小调《威尼斯船歌》和第六首《春之歌》,具有浪漫主义的抒情风格;第六集(作品67)中的第四首C大调《纺歌》,用了回旋性结构,形象生动,感情真挚,均为名曲。第七集(作品85)、第八集(作品102),不常在音乐会演奏。 《无词歌》大部分由歌曲似的旋律及简单的伴奏所组成。这种方法为的是使旋律能在一定音型的伴奏下表露无遗。而且,《无词歌》的旋律不一定非得象歌曲一般,被限制在一定的音域之内,而可以稍稍宽广一些。有人给这些无词歌一一加上了标题,如《猎歌》、《春风》、《纺车》、《丧葬进行曲》、《春之歌》等等。采用这些标题虽然大多不是门德尔松本人的意思,但对演奏者和听众理解音乐形象是有帮助的。
37
25
顶级发烧精选2009
顶级发烧精选2009
这张专辑以精湛的演出、发烧的录音以及美好的音乐,魅惑音响迷们的敏锐听觉。打头阵的是Vonda Shepard的《Another January》,这位以往常出现在美国影集《爱莉的异想世界》中演唱而走红的歌手2008年专辑由名制作人Mitchell Froom(曾制作苏珊·薇格等人专辑)操刀,富有穿透力的唱腔一如往常,而慢板摇滚曲调让人低迴不已。《Black is The Colour》这首著名美国民谣则是由爱尔兰男中音Nyle Wolfe温柔的歌声演唱,配上较为激昂的节奏,别有一番风味。老牌爱尔兰歌手职业Mary Black演唱生涯已经超过二十五年,这里选录的两首歌曲分别来自她1996年的专辑《Circus》与2005年的《Full Tide》,可以听到十年前后这位女星唱腔的差异。同样有歌后地位的则有挪威的Kari Bremne,个人第十三张专辑《LY》的《Passelig Dose》照样有著强烈的节奏与温暖的歌声,背景和声的男声更增添了歌曲的和谐感。 专辑还有不少挪威音乐人的贡献:挪威口琴名家Sigmund Groven则在唱片名厂KKV推出的现场演奏会唱片中吹奏了他在1979年时的著名作品《Motlys》,伴奏的不是别人,正是另外一位挪威著名钢琴诗人Ketil Bjornstad。这段演奏让空气中充满了美丽的残响,听完久久不能忘怀。挪威女歌手Siri Gjaere的《Loveless Cafe》是一首清新的摇滚作品,让乐迷们体会北欧摇滚的不同热情。丹麦男歌手Ulrik Elholm以充满年轻气息的爵士乐演唱《When I Hold You》,温暖饱满的歌声配合清新的录音气氛,非常符合这首歌曲的浪漫情境。心灵音乐知名二人组Deva Premal & Miten的《Silent Garden》以清新脱俗的空灵气氛配合温暖的歌声与和声,让乐迷们体会心灵音乐的神秘疗癒力量。奥地利的年轻女歌手Simone推出的第四张专辑《Let's Fall In Love》一样在纽约录制,这首《Everybody's Talkin'》维持Venus一贯的高品质录音与用心制作,让人感受到爵士歌曲单纯的美好。
98
14
20世纪伟大指挥家《伊戈尔·马克维奇》
20世纪伟大指挥家《伊戈尔·马克维奇》
这张专辑是乌克兰指挥家伊戈尔·马克维奇的录音精选辑。参与演奏的乐团、合唱团:贝尔格莱德歌剧院合唱团、北德广播合唱团、法国国家广播交响乐团、拉慕鲁管弦乐团、伦敦交响乐团、新爱乐管弦乐团、北德广播交响乐团、西班牙广播电视交响乐团。 伊戈尔·马克维奇(Igor Markevitch,1912-1983)乌克兰指挥家、作曲家。他的音乐作品受斯特拉文斯基和普罗科菲耶夫的影响较大,有丰富的节奏和音色。在指挥方面,他特别擅长诠释斯特拉文斯基和柴科夫斯基、柏辽兹的作品。 这张专辑除了第四交响曲的演绎略有争议外,完全可列居最出色的柴科夫斯基交响曲全集之一,至少能与著名的穆拉文斯基版本相媲美.另一项发现是马凯维奇指挥爱乐管弦乐团的《春之祭》,其粗犷的野性使这一录音成为同一曲目的最优秀版本之一。马凯维奇指挥的柴科夫斯基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点就是他棒下的伦敦交响乐团完全是像一个俄罗斯乐团在演奏。伦敦交响乐团平时那种温和、醇厚的声音在这里不再出现,有的却是弦乐声部锉磨声般的重音和铜管声部几乎达到极限的音响。《曼弗雷德》交响曲的演奏充满了一种使人着魔的张力,即使在慢乐章中也未中断。这一慢乐章的演绎表达得极其强烈、紧凑,没有任何松懈之处;而末乐章更使人体会到一种野性的释放。 第二张CD中所有曲目的演绎都充满了一种狂热的张力,我发现我得不时地休息,听听别的指挥家的演奏来放松一下自己。马尔凯维奇的演绎有一个共性,那就是他似乎不是将管弦乐队中每件乐器的音色融合在一起,而是使它们对立起来互争高低。如他指挥的《大海》,这是一片永无宁静的狂怒之海,录音时麦克风与乐队很近,故音质有时达到失真的边缘。夏布里埃天真无暇的小曲《西班牙》在马凯维奇的棒下充满火热激情和光辉,虽迷人但有时让人喘不过气来,与西班牙指挥家阿塔乌尔弗·阿根塔微笑般的演绎大相径庭。很难令人相信马凯维奇的《达芙尼与克洛埃》比博尔特从容不迫的版本只短了30秒钟,但速度代表不了什么。在指挥《达芙尼与克洛埃》中的“日出”时,博尔特似乎是在赞叹这一奇观,并在这一美景中迷途不返,而马凯维奇则给人这样的感觉,那就是太阳仿佛是被他一手托起的!这个录音同样既迷人又累人。在这儿,德彪西、拉威尔同斯特拉文斯基的早期风格之相近再明显不过了。
--
15
巴托克、格里格《小提琴奏鸣曲》
巴托克、格里格《小提琴奏鸣曲》
这张专辑是小提琴家薇尔德·弗朗与钢琴家米哈里·利菲茨合作,演奏巴托克、格里格、理查·施特劳斯的小提琴奏鸣曲。在这张专辑中,薇尔德·弗朗选了最难的曲目是巴托尔《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此曲当初是献给曼纽因,他灌录后,却很少有重量级的小提琴家敢尝试,原因是太艰难且吃力不讨好。即使巴托克的两部《小提琴协奏曲》都很受到小提琴家欢迎,这部《无伴奏奏鸣曲》因为音乐语言独特、再加上容易暴露出演奏家的弓法缺点,所以大家往往敬谢不敏,弗朗将此曲排在格里格非常浪漫、甜美的奏鸣曲之后,突显了两曲的时代语言强烈差异,但也更显示她对自己能让后者跟前者一样受到喜爱的信心。 而她的信心果然其来有自,不像梅纽因、甘乃迪等人,以较重的手法,在运弓时刻意保留了一种粗犷的冲击性音色,强调此曲的现代感,弗朗却是以像在处理巴赫无伴奏一样,每一个运弓都讲究优美的歌唱性,距离此曲问世半世纪后,第一次有演奏家大胆尝试不同的角度和方向来诠释此曲,让人印象深刻,也改变了对此曲的既有印象。 专辑中的格里格《小提琴奏鸣曲》,近年来几乎已被遗忘,让我们更忘了早在一九二八年时,这部作品曾是拉赫玛尼诺夫和克莱斯勒经常在舞台上合奏、甚至录了经典唱片的曲子,弗朗以挪威人的身份诠释此曲,也留下了让人难忘的旋律美。
28
10
马舒尔《勃拉姆斯·第二、三交响曲》
马舒尔《勃拉姆斯·第二、三交响曲》
这张专辑是马舒尔指挥莱比锡格万特豪斯管弦乐团,演奏勃拉姆斯《第二、三交响曲》。 《D大调第二交响曲》作品73,1877年夏天。此曲不再以表现悲剧性和英雄性为主,而是着力谱写一首纯朴感人的浪漫主义田园诗,有点像“日落时分的荷兰”风景画,或者说保持着古风的维也纳的诗意画页,整个作品沐浴在宁静、柔美、明朗的光辉之中,是一种欢乐的生活感受。 《F大调第三交响曲》作品90,作于1883年。此曲是在勃拉姆斯知天命之时诞生的,他那时“倚着威斯巴登的夏季,窗外可看到莱茵河与周围荡漾着黑森林的清新”。擅用木管,素描自己的矜持和细腻。第三交响曲,与第一和第四一样,总充满着“反省的怀疑”。纠缠的潜涌最终都自行寻取到光明的暖流。定音鼓轻轻在旁,潜涌捂住被暗礁划破的伤处若无其事向前奔去;高山在顶上。当尾声落入沉稳平和时,已是心灵澄澈,夕色透明。 勃拉姆斯的这部交响曲以意志坚强、富有毅力、梦想孤独、寂寞追求等形象描写,充分展现了勃拉姆斯自己,并且他的创作特点也随之展露出来:粗犷旋津;强有力节奏;柔和的乐队色彩;管乐器在较低音区与弦乐混用等等。这部作品还有另一称谓,舒曼的妻子克拉拉称之为“森林的牧歌”。
28
8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