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听发刊词:一场”有期而遇“之旅

00:00
03:53
主播信息
止庵

止庵

作家,学者,著有《惜别》《游日记》等。
关注
止庵·日本文艺旅行地图
112
知名作家、日本文化研究者止庵的首档日本文化旅游节目。从日本的作家、导演、画家等为切入点,通过追寻他们的生平足迹,以及他们作品或镜头下的山川城郭,带领大家一起来一场圣地巡礼。 18期的节目,一起去太宰治生过和死过的那些地方;去川端康成笔下的雪国和伊豆半岛;去金子美玲的故乡看看邻居家门上写着的她的童谣;也随着小津安二郎的镜头去热海尝尝海风的味道,去茅崎馆住一晚当年小津创作剧本的房间;去东野圭吾笔下侦探每天都要去的日本桥人形町转转,去三鹰的吉卜力美术馆走进宫崎骏的童话世界……
APP内查看主播
节目详情


蜻蜓FM的朋友,你好,


我是止庵。很高兴来到这里做这档与日本旅行有关的音频节目。


我是个读书人,也写过几本书,除此之外,我还是个喜欢旅游的人。2010年,母亲去世。在那之后,我就开始在世界各地转转,说来只是东张西看而已,也算是散散心吧。每年有好几个月不是在路上,就是在为旅行做规划。旅行对我来说真的是件重要的事。


 这些年来,我走过不少地方,可以说是感受了不同的风土人情。这次要和大家聊的是日本。从我第一次去日本到现在,我去日本已经超过30次


我觉得,旅行可以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我要去一个完全未知的地方;另外一种,那地方虽然我没有去过,但事先已经知道了解一些。对我来说,日本偏向于后者。譬如说咱们上南极,那种地方你可能不用做太多知识上的准备,你直接去那里看就行。


日本呢,地方不算太大,它有很多你可以准备,可能也需要准备的东西。好比如果你读过他们一些作家的书,看过他们的一些电影等等,也许旅行的收获就会大一些,至少不会错过一些东西。这种旅行,我愿意用四个字来概括:有期而遇。我与日本30来次的有期而遇,让我对这个国家有了较之之前更多也更深的认识。我愿意将自己的这些认识与大家分享交流。


在这档《日本文艺旅行地图》节目中,我会从日本的作家、导演、画家等为切入点,通过追寻他们的生平足迹,以及他们作品或镜头下的山川城郭,带领大家一起来一场圣地巡礼。


18期的节目,我们一起去太宰治生过和死过的那些地方;去川端康成笔下的雪国和伊豆半岛;去金子美玲的故乡看看邻居家门上写着的她的童谣;我们也随着小津安二郎的镜头去看看镰仓大佛,去茅崎馆住一晚当年小津创作剧本的房间;去东野圭吾笔下侦探每天都要去的日本桥人形町转转,去三鹰的吉卜力美术馆走进宫崎骏的童话世界……还有很多很多的地方等着我们。

展开
大家都在听
看见5000年:良渚王国记事
看见5000年:良渚王国记事
【编辑推荐】 ★ 本书作为大众读物,记录了良渚文明及其考古、申遗的全过程。 ★ 借用考古发掘的手法,层层递进,展示了良渚文明的各个方面。 ★ 包括良渚王墓、古城、水利系统的发现,以及良渚申遗的历程等。 ★ 同时把目光投向背后的考古人,展示了还原良渚文明的点滴秘辛。 【内容简介】 良渚文明是中国第一个进入早期国家的区域文明,良渚古城是实证中华5000年文明史的圣地。第4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将良渚古城遗址载入《世界遗产名录》。2019年良渚文化被写进中学历史课本。良渚文化距今5300~4300年,目前我们所知道的良渚,并无历史文献记载,是通过考古将无数碎片拼缀而成的。本书将带你听见良渚传来的隐密不可察觉的声音。 这是一本记录良渚文明及其考古、申遗历程的大众读物,作者用“考古发掘式的写法”、从城墙、低坝、王陵这三块碎片集中展示了良渚文明的各个方面:复杂的王国古城、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水利系统、超精微雕刻具有统一精神信仰内含的良渚玉器、良渚人的生活和生产;良渚考古80余年的历程:良渚的初始发现、良渚王墓的发现过程、良渚古城的发现、良渚水利系统的发现;良渚申遗的历程:良渚申遗文本的产生、良渚申遗评审、见证良渚申遗成功等等。 作者马黎是钱江晚报的记者,她在考古现场奔跑了近10年,长期追踪报道良渚考古发现。亲历一线,贴身采访,透物见人。写良渚,写考古,更是写背后的人。她报道的准确性和生动性受到专业人员的普遍赞誉。她是考古所的编外人员,她的报道是考古所的“准官微”。她是良渚考古的参与者、旁观者和传播者。她以记者的身份,用戏剧场景式的描写方式,辛勤耕耘,探寻良渚的脉络,一步步还原良渚考古面貌。讲述良渚的古与今。把自己站在考古现场,和考古人员一起,去探索、追问、破案,将站在角落中的所见所感,呈现在大众面前。 本书汇集了作者近十年来写良渚、看良渚的故事和心得,记述了良渚考古一路走来的历程。没有学术著作的严肃冗长,也没有其他普及读物的详实铺陈,是目前良渚相关读物中内容最丰富全面的普及性读物。阅读是了解良渚文化不可替代的方式。本书是一部适度阅读的作品。它具备准确的细节,有灵魂的数字,考古发掘式的层层进入。给读者献上一份精神大餐。 【作者简介】 马黎,1986年出生,《钱江晚报》记者。开过《中国节气》、《中国节日》专栏,曾策划肖全杭州肖像摄影作品展、金宇澄文学插图展等。戏剧文学专业出身,奔跑在考古新闻一线。长期蹲守考古现场,深度追踪报道良渚遗址考古、申遗过程近10年,她的相关考古报道,被考古工作者称为“准官微播报”。《见证——良渚申遗之路》展览总策展人,纪录片《良渚》主要撰稿人,著有《一小铲和五千年——考古记者眼中的良渚》。为宣传良渚文化作了许多努力。
319
22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