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红女歌星Halsey现场演唱Hold Me Down

00:00
03:18
主播信息
MetroRadio

MetroRadio

More Than Music
关注
Metro Plus
87
谁说New is always better?经典不灭,Vintage永生。Metro Plus为你集中播放八九十年代欧美流行乐坛的经典曲目,怀着对音乐前辈们的情怀和尊敬,带你回顾那个时代的音乐传奇。
Metro Live Stage
13
每天一首歌,每周一个歌手/乐队,只给你最新的、全球的演唱现场,经典的、新锐的全部包罗万象
麻雀特工
11
Metro Radio 安插在世界各地的麻雀特工,为你带来国际大都市最in最新鲜的咨询。锁定FM 94.5周一-周五8:00和18:00点时段收听。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富特文格勒《贝多芬·第七交响曲、科里奥兰
富特文格勒《贝多芬·第七交响曲、科里奥兰
富特文格勒受到浪漫的彪罗和精确的尼基什的影响很大,从而揉成自己内在的、抒情的指挥独具特点。作为上世纪其中一位最伟大的指挥大师,富特文格勒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以他作代表的德国酒神指挥风格,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的风格,与托斯卡尼尼那客观理性、忠于原意的阿波罗式风格大大影响了后世的指挥;他演奏往往并不僵死于音符和标记本身,而是在深入的考察作品本身之后,将音符背后的音乐真意呈现出来。所以这样的演绎在顾及及原作的风格及结构上却有著更加鲜活的生命和内在统一的平衡。虽然富特文格勒的指挥技术与今日的精确风格相去甚远,甚至被人描绘成为不停的颤抖,比如每次在重拍拍子上都是把几个动作连在一起,结果是一连串难以辨认的抖动,但他本身却有著一种难以说明的、磁石般的魔力及超人的音乐说服力,能凝聚、刺激乐团演奏出超过其本身水平的演奏。如此种种,均构成了他卓尔不凡、后人难以企及、模彷的独特风格。 A大调第七交响曲,作品第92号。首次公演于1813年12月8日。此曲虽然是无副标题的作品,但是人们通常喜欢把它称之为“舞蹈性的交响曲”、“舞蹈的颂赞”。在贝多芬所有没有副标题的交响曲当中,这部作品也是最受人欢迎的。它拥有贝多芬所写出的最著名的慢版乐章以及最著名的快板乐章,所以它的地位终究是九大交响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 科里奥兰序曲,作品62,c小调,奏鸣曲式,以科里奥兰本人庄严的姿态开头,紧接着是他的愤怒不安,他愤怒的对抗被一个柔美的主题打断,形成传统奏鸣曲—快板曲式中的对比。这个主题可理解为科里奥兰亲人们的乞求。在发展部,表现了英雄内心的犹疑不决,内心的矛盾,荣誉的崩溃,以及不以苦乐为意的自我毁灭而获得的胜利。结尾,乐队渐渐沉浮在一片寂静之中。
17
5
克莱默《贝多芬、舒曼、勃拉姆斯·奏鸣曲》
克莱默《贝多芬、舒曼、勃拉姆斯·奏鸣曲》
这套专辑收录了小提琴大师吉顿·克莱默演奏的小提琴奏鸣曲录音,包括:1、与钢琴家阿格丽奇合作的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全集》、舒曼《第一、二小提琴奏鸣曲》、普罗科菲耶夫《第一、二小提琴奏鸣曲》、《为小提琴和钢琴而作的五条旋律》、巴托克和杨纳切克《小提琴奏鸣曲》、梅西安《主题与变奏》;2、与钢琴家瓦列里·阿法纳西耶夫合作的勃拉姆斯《小提琴奏鸣曲全集》、布索尼《第二小提琴奏鸣曲》;3、与钢琴家奥列格·迈森伯格合作的理查·施特劳斯《小提琴奏鸣曲》。 克莱默与阿格丽奇于1984年开始了贝多芬《钢琴与小提琴奏鸣曲全集》的录制。由于种种原因,全集经过了十年时间才最终完成。经过十年的磨砺,他们之间的配合已经炉火纯青。小提琴的声音比较靠前,使得克莱默细腻多变的音色有清晰的表现;钢琴的音场有一定的宽度和纵深感,与小提琴形成两个清晰的层次,交相辉映。 克莱默和阿格里奇都是个性极强的演奏家,但在合作中,克莱默充分发挥了他那极其细腻优美的音色变化,在乐段之间的对比上有较大的起伏,在一些旋律段落中又尽力突出音乐的抒情性。阿格里奇则对钢琴的分量的把握非常准确,她并没有更多地突出钢琴,而把大部分表现空间留给了小提琴,但是在结构性和弦支撑上则给旋律以坚实的支持。这就使得作品整体的平衡感极佳,两人的合作在旋律流畅性和乐段交接点上的转换则真正显示出他们的默契。
18
90
碧涧流泉
碧涧流泉
碧涧流泉 谢导秀(古琴) /饶宁新(古筝) /刘国强(箫)/中国音乐家大系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古琴艺术 岭南琴派 岭南派古琴大师谢导秀 古琴传谱及演奏 饶宁新筝弹奏 刘国强箫吹奏 当代古琴艺术大师谢导秀师承岭南派一代宗师杨新伦并以继承和发展岭南派古琴艺术作为毕生奋斗的事业,早在1975年,他便与老师杨新伦合力着手对岭南派琴曲【古岗遗谱】进行重新整理与记录,并编印成册以便推广流传。 岭南派古琴艺术发源于南宋,「古岗」即古代岗州地方(今广东省新会县).南宋末年,中原琴学随宋室南迁向南流传,其后数百年间,广东琴学昌盛,琴人辈出,而且藏琴甚丰。在琴学论着方面以黄景星将【古岗遗谱】三十首琴曲与其他琴曲共五十首所汇编成的【悟雪山房琴谱】对后世琴学影响最大;岭南派古琴演奏刚健、爽朗、明快,传统曲目也是其他琴派和刊本中少见:如《碧涧流泉》迄今未见诸其他琴刊。在2008年颁布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收录了岭南派古琴艺术,并以谢导秀大师为该非遗项目传承人。 为使岭南派古琴后继有人,谢导秀大师不但极其重视对后进的培养,而且带着他的古琴踏遍大江南北,努力传播岭南派古琴艺术。其门生有自七旬老者至九岁童稚;更有远自香港、台湾、新加坡等地慕名而来的习琴者,谢导秀大师通过五十余年在琴坛上的艺术实践,已经用他极其专业而成熟的演绎将岭南派独树一格的古琴演奏艺术得到充分体现!
185
13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