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百子002

00:00
20:37
主播信息
闲人初

闲人初

人人都是蜻蜓主播,欢迎关注闲人初
关注
地球百子4
--
地球人与太空人决战结束,短暂的和平之后,他们再一次遭遇致命威胁:一个自称“保护者”的邪教组织突然入侵,将营地洗劫一空,并绑架了威尔斯和很多人!面对毁灭性的打击,百子知道,地球上永无宁日!作为幸存者,克拉克主张和平谈判;贝拉米随时准备不顾一切营救自己的兄弟姐妹,他不允许任何人、任何事阻挠他的行动。与此同时,在身陷囹圄的恐惧生活中,格拉斯落入了邪教的魔咒,威尔斯则努力变成一名新的“保护者”,伺机而动。“保护者”组织狂热崇拜地球,肆无忌惮地清除伤害地球的人类。其首领“*保护者”索伦被奉为圣母,她的信徒却残暴俨如魔鬼。在救援队到达之前,少年俘虏面临的命运比他们想象的更可怕。 一场逃离正在酝酿,只待爆发那一刻…… 作者:[美]卡斯·摩根(Kass Morgan) 演播:闲人初
闲人闲语
74
生活里的那点儿小情绪都在这了
地球百子3:星际归来
--
随着太空成人的到来,百子的平衡局面受到新的挑战。 副总理罗德开始大肆攫取控制权。他要掌控一切,不惜拿不守规矩者以儆效尤。贝拉米被选中为目标,他不会乖乖就范;克拉克和威尔斯也在千方百计阻止这一切的发生。 自此,地球上形成三股势力:一边是企图发号施令的太空人,一边是捍卫自由的地球人,还有一支潜藏的残暴地球人,蠢蠢欲动。地球人和太空人的决战即将来临……三方对峙,一触即发。这是一场利益之战。自由和规则之间,孰胜孰败?格里芬夫妇身在何处,会不会引来第四支力量?接下来的地球表面,将由谁来主宰?继续流血,继续死亡,冲突永不停歇……归来不是结束,而是开始。血与火的燃烧后,才能迎来黎明。 作者:[美]卡斯·摩根(Kass Morgan) 演播:闲人初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黑洞之书
黑洞之书
一个多世纪以前,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预言了黑洞的存在。从那时起,黑洞的奇异和谜一般的特性便激起了科学家和大众的好奇心。 尽管爱因斯坦知道黑洞就是他的场方程的数学解,但他却一直没有接受黑洞的物理实在,很多人也都认同他的观点。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这种状况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新的观测结果证明了类星体和X射线双星系统的存在,而且它们的神秘特性只能用黑洞来解释,这让科学家和大众对黑洞的概念有了进一步的认知。此后,黑洞成为物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黑洞的行为、对周围物质的影响、背后的物理学原理,比任何科幻小说都更离奇古怪和令人费解。 《黑洞之书》在简要介绍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之后,从天体和理论实验室的角度介绍了物理学家利用黑洞检验引力理论、量子理论和热力学的情况。从施瓦西黑洞到旋转黑洞再到黑洞碰撞,从引力辐射到霍金辐射和信息丢失,两位物理学家用创造性的思想实验和接地气的类比方法将黑洞的奥秘娓娓道来。他们还介绍了几十年来的引力波探索历程,特别是2015年9月14日LIGO成功探测到由十几亿年前的两个黑洞碰撞产生的引力波信号,人类第 一次直接观测到黑洞的存在,多信使天文学时代由此拉开序幕。 《黑洞之书》带领读者展开了一场探索黑洞奥秘的神奇之旅,令人眼界大开。
14
17
俄苏小说史
俄苏小说史
俄国在 19 世纪以前没有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小说,直到 19 世纪,小说名家辈出,灿若群星,成就辉煌,小说艺术在这一 时期可谓达到顶峰。20 世纪虽然政治风云变幻, 苏联国家几经起伏,最后解体,这一度影响了小说家们的创作,但整体来看,小说成就仍然熠熠生辉,出现了一大批富有时代特征的小说家,将俄国小说传统继承发扬。 俄苏经典小说以其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和直面人生的现实主义与批判现实主义态度在世界范围内受到极大的欢迎。在欧洲,人们对俄苏小说的高度重视和推崇俯首皆是。把列夫·托尔斯泰和莎士比亚一起称为“文学泰斗”;视陀思妥耶夫斯基为欧洲现代心理小说的主要创始人之 一;将屠格涅夫与法国的波德莱尔称为散文诗之父;而契诃夫与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 ·亨利同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被誉为“红色的经典”。 在俄苏文坛上,共有五位小说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们是:伊万 ·蒲宁(1933)、鲍利斯 ·帕 斯捷尔纳克(1958)、米哈伊尔 ·肖洛霍夫(1965)、亚历山大 ·索尔仁尼琴(1970) 与约瑟夫·布罗茨基(1987)。 俄苏小说与中国的关系密切而深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作家的创作主题,也激发了中国作家的创作激情,巴金、曹禺、茅盾和王蒙等都认为自己是“俄苏文学的学生”;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屠格涅夫、果戈理、普希金、契诃夫、高尔基等成为中国读者耳熟能详的名字。 俄苏小说虽起步晚,但发展迅速,其鲜明的民族特性和艺术上的辉煌成就,对不同国家、民族、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们产生了深远影响,是世界文学丰厚的精神资源,是人类精神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财富。
21
146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