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99东方梁柱与西方穹顶 伫立于2000年前万神殿有感250514

00:00
01:11:12
主播信息
无限自由

无限自由

作为美国新移民家庭,随口讲述美国生活的点点滴滴
关注
随口说美国
2537
从昔日的国内高管到第一个讲述海外的某知名音频分享平台头部主播,自由君完成了一次次身份的蜕变,目前他既是一个关注生活点滴的新移民家庭的爸爸,又是一个普通的中美跨境创业者,作为移民路上的先行者,他将告诉你他看见的真实美国。 微信群联络员87277814,欢迎申请入群! 2018年春,《随口说美国》携2000余万次播放量首次登陆蜻蜓FM,往期精彩陆续上传中,敬请期待!
Yuna Story Time
70
Yuna,一位美国新移民家庭的8岁女生,3岁从中国移民到美国,很快融入美国教育,用她那地道的美式英文发音,和标准的普通话,给中国的孩子们讲美国的儿童故事。
APP内查看主播
节目详情

# 万神殿建筑结构分析

# 圣母百花大教堂穹顶设计

# 榫卯结构技术特点

# 万神殿穹顶之眼功能

# 林徽因建筑研究贡献

# 中国建筑地基缺陷

# 文艺复兴建筑力学原理

# 古罗马混凝土工艺

# 美国木质房屋翻新

# 中西建筑美学对比

作者通过意大利旅行中对万神殿和圣母百花大教堂的观察,探讨了东西方建筑差异。万神殿作为古罗马建筑的代表,其穹顶之眼的设计与无钢筋混凝土结构展现了古罗马建筑力学原理的先进性。穹顶之眼不仅提供采光通风,更通过精确的天文学计算实现特殊光影效果,成为建筑史上的经典案例。
圣母百花大教堂的穹顶设计则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创新。建筑师通过研究万神殿的混凝土工艺,克服技术难题完成大跨度穹顶,巩固了家族统治的象征意义。东西方建筑对比中,作者指出中国榫卯结构虽精巧,但地基缺陷导致建筑易受树根侵蚀,而西方深地基和石质结构保障了建筑的持久性。
林徽因的建筑研究揭示了中国建筑的不足,如地基浅、木料浪费等问题。她对比西方石质建筑的承重逻辑,强调结构优化的重要性。作者结合自身翻新美国木质房屋的经历,分析了现代木结构房屋的施工难点,包括铁件连接与力学传导的精准要求,印证了建筑轻量化与结构稳定性的平衡原则。
最后,作者以故宫无树的建筑现象为例,解释了中国传统建筑对地基保护的妥协,而西方建筑因深地基设计不惧周边植被影响。通过分析万神殿、圣母百花大教堂等标志性建筑,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建筑技术的演变与文明智慧的传承。

展开
大家都在听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