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往
35

向往

《向往》专辑介绍 《向往》是我刘兵的第一块原创专辑,里面共有12首原创歌曲,都是由我本人作词、作曲、演唱,都属于现代流行歌曲、通俗唱法。2015年首发3首《向往》、《爱你到永远》、《久违的故乡》;2016年又发行3首《飞吧北京》、《你是我的小尾巴》、《蓦然回首》;2017年发行6首:上半年发行3首《爱在秋天》、《展翅高飞》、《游子心》;下半年再次发行3首《朋友心兄弟情》、《爱上你从不后悔》、和《母亲》!我的每一首原创都有一个故事、有不同的风格--理想、爱情、家乡、爱国、网络、人生、朋友、伤感、感恩等,每一首歌曲都是正能量、都具有深远的含义。目前,我的这块原创专辑12首已发行到全国各大音乐网站,在网络上比较流行,点击率很高、热度很高;在全民K歌里也有很多人传唱,我希望我的正能量能散播至全中国,唱响大江南北,传遍祖国的每个角落,让我们顽强拼搏,努力奋斗,凭借我们的双手和智慧去创建一个具有真正价值的美好未来,让我们的生活有意义、让我们的人生有价值,在全球市场激烈的竞争中,让我们团结一致,携手奋进,创新创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节目(12)
批量下载
加载更多
主播信息
原创歌手刘兵

原创歌手刘兵

个人简介 刘兵,男,汉族,1971年9月13日出生。 湖北省松滋市南海镇。 词、曲、唱,全能型音乐人。 1993年11月,在湖北荆州电视台上《今夜相约》栏目。 1994年为了追寻梦想到了海南岛,成了一名流浪歌手。 1996年在海口参加第四届青年歌手大赛。 2015年到了首都北京,成了一名北漂歌手;同时,开始创作自己的歌曲。 2016年在北京参加黑龙江卫视《越唱越开心》栏目;同年10月, 在北京怀柔圣泉山参加公益演出
关注
向往
35
《向往》专辑介绍 《向往》是我刘兵的第一块原创专辑,里面共有12首原创歌曲,都是由我本人作词、作曲、演唱,都属于现代流行歌曲、通俗唱法。2015年首发3首《向往》、《爱你到永远》、《久违的故乡》;2016年又发行3首《飞吧北京》、《你是我的小尾巴》、《蓦然回首》;2017年发行6首:上半年发行3首《爱在秋天》、《展翅高飞》、《游子心》;下半年再次发行3首《朋友心兄弟情》、《爱上你从不后悔》、和《母亲》!我的每一首原创都有一个故事、有不同的风格--理想、爱情、家乡、爱国、网络、人生、朋友、伤感、感恩等,每一首歌曲都是正能量、都具有深远的含义。目前,我的这块原创专辑12首已发行到全国各大音乐网站,在网络上比较流行,点击率很高、热度很高;在全民K歌里也有很多人传唱,我希望我的正能量能散播至全中国,唱响大江南北,传遍祖国的每个角落,让我们顽强拼搏,努力奋斗,凭借我们的双手和智慧去创建一个具有真正价值的美好未来,让我们的生活有意义、让我们的人生有价值,在全球市场激烈的竞争中,让我们团结一致,携手奋进,创新创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陈玮儒:现代女娲
陈玮儒:现代女娲
*金曲奖肯定的「客家混血音乐后生」积累四年的创作,用硬摇滚的爆裂嗓音,唱出疫情时代人类的苦痛与温情。 *找来名曲「一支担竿」作词人杨政道(徐世慧、王兴宝、张堂珍)携手创作,让特有的客家故事在摇滚乐、流行民谣中尽情燃烧。 *〈现代女娲〉摇滚诠释客家远古神话就是过瘾 ; 客家新曲奖肯定的〈横打直过〉挑战横跨三个八度音的演唱,热血满点! 走进乐器行买了一把Fender Stratocaster电吉他,插上导线打开音箱破音按钮,「我爸讲海陆,我妈讲四县」的「客家混血音乐后生」陈玮儒突破过去轻民谣创作框架,长达1,460天积累的摇滚能量,唱出人类社会的焦虑、苦痛与不安。2020年,所有预料之外的事件都一一冲击着我们,陈玮儒发行全新专辑《现代女娲》,期望用音乐找回平静祥和,祈求女娲娘娘再次治愈大地,雨过天青,彩虹也会再次绽放,新的美好时代,你我还能再度重逢! 原乡竹东镇的陈玮儒,2016年发行的首张客语专辑《我爸讲海陆,我妈讲四县》唱出客语的多元声腔,一举在金曲奖获得3项入围肯定,同名单曲《我爸讲海陆,我妈讲四县》与《客家粄圆歌》分别于客家电视台的《大声My客风》、《畅歌实验所》节目单歌精选中,居于前三名的观看次数。《现代女娲》专辑同样以多元的客语声腔「四县腔」、「海陆腔」、「河婆腔」演唱,更以深厚、具故事性的创作,有张力的编曲,有力量的嗓音来呈现,是一张能够让你体验「跨声腔、国界、种族、曲风」的客语专辑。 本专辑以迷幻摇滚、硬摇滚破题,《病子歌》撕裂的嗓音,由传统客家山歌重新改编,唱出妇女怀孕害喜的苦痛,《现代女娲》蕴藏神秘感的二胡穿针引线,迎来了硬摇滚的电吉他破音燃烧鼓动,诉说女娲娘娘补天舍身救苍生的凄美神话故事。《转去竹东》、《寒夜送暖》、《横打直过》分别讲述着「亲情、友谊、理想」,三种人类一辈子难以放下的羁绊。透过《若个纸鴁仔》抒情温暖的大提琴与歌声,自由自在的飞翔到距离台湾2,738公里的热带地区,马来西亚色拉越洲,《我爱新尧湾》、《The C Ben》、《Sarawak是我的家》是三首能让你跟着舞动、欢唱的南洋客家人在异乡落地生根的励志故事。尾声,《蕾蕾嫩桍扟》以绵密的合声,光明透亮的英式摇滚曲风,诉说着冬去春来,我们会一起撑过寒冬,也将一起享受春暖花开。 本专辑由客家委员会赞助出版。
--
11
布里姆《道兰德·鲁特琴音乐与舞曲》
布里姆《道兰德·鲁特琴音乐与舞曲》
这张专辑是古典吉他、鲁特琴演奏家朱利安·布里姆,演奏约翰·道兰德的鲁特琴音乐与舞曲。布里姆是把16世纪伊丽莎白一世时代的妙音佳作搬上现代舞台的第一功臣,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王牌作曲家约翰·道兰德的多情经典经由他的婆娑指尖闪耀今宵。 在布里姆时代,大部分世界顶级吉他演奏家们的右手都是塔雷加式的姿势,即,大拇指大幅度外放,其他手指相对并拢且与琴弦呈近90度角。布里姆、威廉姆斯、耶佩斯皆是如此,何况彼时的吉他皇帝安德烈·塞戈维亚有着甚于90度角的右手拨弦姿势。这种手势配合相应的指甲形状,让音色规整有力,坚而不炸、软而不塌、迅而不虚、缓而不粘,是以风靡那个时代。布里姆如法炮制,用同样的手法演奏鲁特琴。然而,他的鲁特琴是特制的,抑或说,那个时代的鲁特琴制作工艺都是以吉他的声学构思来仿制,介于文艺复兴鲁特琴与巴洛克鲁特琴之间,这样做出来的鲁特琴,有着跟吉他相似的琴弦张力和色彩变换,加上当时尼龙琴弦的普及,手指触感无二。以布里姆的手劲能让鲁特琴音色不破,足以证明那个时代的鲁特琴制作工艺是直接以吉他做参考,鲁特琴的制作更像是依葫芦画瓢。 从最广义的当代吉他发展史来说,布里姆功在千秋,“鲁特琴大家”当之无愧。沉睡几百年的鲁特琴能够在二战后的混凝土中再生萌芽,在新思潮的烟云间浊浪清霞,很大程度上拜他所赐。
48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