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无古人!借款4.5万,到手仅2.59万!还冒出86个出借人?

00:00
15:03
主播信息
江苏台高爽

江苏台高爽

人人都是蜻蜓主播,欢迎关注江苏台高爽
关注
高爽说法
12701
江苏新闻广播--讲述最实用的法律知识,生活中你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在这里都可以找到答案,让你第一时间防范风险,绝对是你生活中的法律好帮手!
APP内查看主播
节目详情

# 砍头息违法案例

# 网贷平台高利贷纠纷

# 出借人身份不明问题

# 债权转让协议无效

# 高利贷利率上限争议

# 检察院民事抗诉程序

# 借款合同条款违法

# 暴力催收通讯录备份

# 诉讼代理资质违规

# 高利贷不当得利返还

案件背景与争议焦点
河南张某7年前通过网贷平台借款4.5万元,实际到手仅2.59万元,被扣除“砍头息”1.91万元。还款3.7万元后,因认为已还清停止还款,却被第三方公司C起诉并败诉。法院判决后,检察院介入调查,发现借款合同存在出借人身份不明问题,合同中列有86个未签名且无身份信息的出借人,引发债权转让协议无效争议。
法律分析与违法条款
律师指出,民法典明确规定“砍头息”违法,应以实际到手金额2.59万元为本金计算利息。合同约定年利率12.59%虽未超过LPR四倍,但逾期利率上浮至36%的条款无效。此外,合同强制备份借款人通讯录,涉嫌暴力催收非法债务,可能触犯刑法。
债权转让与诉讼程序问题
C公司通过无偿债权转让获得追索权,但未通知债务人且无出借人授权,程序违法。C公司缺乏诉讼代理资质,违规代理案件,导致原审判决被撤销。检察院通过民事抗诉程序纠正错误判决,最终驳回C公司全部诉求。
后续处理与权益主张
张某已还款3.7万元,若超出合法本息范围,可起诉网贷平台主张高利贷不当得利返还。平台若涉及暴力催收或违规放贷,可能面临行政处罚。本案凸显网贷平台高利贷纠纷中,借款人需警惕砍头息违法案例及合同条款合法性,及时通过法律途径维护权益。

展开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