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009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 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

00:00
13:23
主播信息
中华文化大讲堂

中华文化大讲堂

人人都是蜻蜓主播,欢迎关注中华文化大讲堂
关注
《论语》的妙用
145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是儒家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教材。几百年来,“四书”在我国广泛流传,其中许多经句已成为脍炙人口的格言警句,是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治国、修身、立德的根本依据。在“四书”中,《大学》可比作“人生成功线路图”(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庸》可看做人生成功的理论指导;而按照“修齐治平”的路线,秉承《论语》的操作方法,实践成功的案例则为孔子、孟子两位圣人。从这个意义上说,《论语》是经过检验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实际操作方法。《论语》传递给我们的是积极的生命姿态;认真的工作态度;推己及人的仁者之心;以及家国天下的大丈夫情怀与天下为公、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
刘宏毅讲千字文智慧
128
《千字文》诞生在南北朝时期,作者周兴嗣。《千字文》是用一千个不重复的汉字编成的韵文,是一部集识字、习字为一体的字书。最初只是在皇宫中流传,后来流入民间,从隋朝开始作为乡塾的通用教材,一直流传到今天,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了。《千字文》是中国历史上最优秀的启蒙经典,仅用一千个汉字就勾勒出一幅完整的中国文化史的轮廓,代表了传统启蒙教育的最高水平。《千字文》 语言优美,词藻华丽,几乎句句引经,字字用典。
中国人的家训-弟子规
35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后经由贾存仁修订、更名而成。《弟子规》虽是一本童蒙养正读物,但因其内容源自《论语》,实则涉及为人之根本。主讲人李毅多老师以其丰厚的人生阅历及修学功底解读《弟子规》,借鉴古人、贯通现代,融合东西,将积淀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用生动的语言,鲜活的事例演绎成当今社会生活、道德规范的宝贵镜鉴,并亲切地把《弟子规》称为“中国人的家训”。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走进《孟子》| “走进经典”系列
走进《孟子》| “走进经典”系列
一、【作者简介】 陈达隆,旅美学者,融会中西,深研中华传统文化数十年。其学以古圣贤为师,出入各家学术,贯通儒释道精髓。 长期讲学于国内外。在北京发起创立燕京同道书院和燕京读书会,十几年来致力于深耕社会有志青年,定期指导精读经典,组织国内外的学术交流,蜚声于京城国学界。 在长期教学中形成了独特的学习方法路径:对面亲聆,体贴古人。由此突破古今学术的局限,亲见中华古圣贤的境界传承,揭示中华传统的生命智慧之道。 二、【专辑简介】 《走进孟子》,是《走进经典》的系列课程之一。 27节精炼讲解,引领听众走进一个完全不同以往的视角,还原经典的内在脉络,亲见古人作经典的用心和境界。 每天10分钟,带给你耳目一新的学习体验。 孟子生活在先秦的战国时期,是先秦儒家的代表人物,在后世被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一百多年来,随着西方文明输入“启蒙”,“圣人”的地位发生了变化。孟子作为教条退出去,出现越来越多批评孟子的声音。 这是出现在历史大转折时代的历史现象。 孟子对我们当代人,这个意义在哪里?这是我们今天要讲孟子的原因。 孟子的特点,一是“敢说话”,诠释尧舜、孔子等古圣人的思想,譬喻生动淋漓尽致,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名言警句。二是他“善辩”,说理透彻,言辞犀利,因此也是历史上和学术争论关系最密切的一位人物。 围绕孟子之所以存在这么多的争议,这些解读或“诠释都出于某种时代的原因而陷于先入为主的框架之中,从来没有人老老实实地去听孟子讲话、去读懂孟子。一百年来的混乱现象,源于两千年来没有人真正了解孟子的原意。自然也就没有可能向后代传递孟子的真精神。 我们先要弄清楚,孟子在他那个时代是个什么人,他本来在讲什么。这个道理,是不是不难理解啊?好比一个说向南,一个说向北。你总得先找到北、先认得北。 我们介绍这个课程,具有正本清源的意义: (1)从源头上讲清楚,孟子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孟子思想到底反映了什么样的人格境界,孟子到底在说什么。 (2)聚焦于孟子说“性善”的原理。 这是孟子全部思想主张的核心与基础。抓住这个核心,孟子究竟讲什么、主张什么就一目了然。 (3)孟子说“性善”,原本不是今人所谓“性善论”、不是“人性的哲学”。所有从这个角度去理解诠释的,无论是反对还是维护孟子的,都读错了。 (4)我们要从经典文本入手,看看孟子究竟讲什么。
122
28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