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七立方|Nut·坚果电台

音乐七立方|Nut·坚果电台

主播:坚果1
现代生活不能没有潮流,它是生活的亮色,但它同时又是浮躁的,它的快节奏带来的是快餐式的文化,让我们接受的是越来越多的感官刺激。但大众在潜意识中渴望自由思考和心灵释放。《音乐七立方》是一档以时尚流行音乐为主,穿插娱乐资讯的音乐节目。节目涵盖各种音乐内容,娱乐性较强,导向鲜明。music7³的出发点是安利好歌的同时带给大家快乐、引起共鸣。普通节目内容包括了好歌推荐、音乐资讯和排行榜,现在的节目形式是每期出特辑,例如神曲、粤语、艺考、春晚等。
节目(1)
批量下载
加载更多
主播信息
坚果1

坚果1

坚持梦想,果然如此。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NutFM
关注
目光所至|Nut坚果电台
20
目光所致这个节目每期都会跟大家分享不同的音乐,想和大家一起通过一首音乐,深入了解这首歌的背景,从不同的歌曲中了解不同的故事,或是家国情怀或是爱而不得或是肩并肩的友情再或是人间亲情,品尝人生百态,也希望大家一定可以热烈而自由的活着,一定要成为自己人生中的一束光,永远是最温暖的。
人间事|Nut•坚果电台
15
音乐和故事,希望你可以在这里找到你自己。生活也许没有大起大落,但平平淡淡的生活里也会有感动。假如生活是一个平静的湖面,那音乐和故事就是落入湖面的水滴和周围泛起的涟漪……生活需要音乐,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和专属BGM。有人说音乐是情感的堆砌,亲情、爱情、友情、家国情……欢迎收听你我他的人生,在这个大大的城找到属于自己的角落吧~
心之旅|Nut•坚果电台
--
心之旅,一档分享音乐的电台。音乐像一颗神奇的药丸,可以化解人心中忧郁的情绪,打开封存的记忆。也可以让人感到快乐给人温暖。每一首音乐的背后都有故事存在,或是充满遗憾或是满怀期待……而听歌的人呢,心中又会有故事存在。这就是音乐的神奇之处。希望我给大家分享的音乐可以给大家带来愉悦,带来温暖和治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开启这段奇妙的音乐之旅吧。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20世纪伟大钢琴家《肯普夫(3)》
20世纪伟大钢琴家《肯普夫(3)》
这张专辑收录了威尔海姆·肯普夫的演奏录音,包括舒伯特、贝多芬、莫扎特、勃拉姆斯、舒曼、福雷的钢琴作品。 莫扎特1776年完成的《第八钢琴协奏曲》K246。就像布伦德尔在评论《A大调第二十三钢琴协奏曲》所说的,1990年代已经听不到这样的莫扎特了;整部曲子听来就是那么简单、顺畅,完全不在谱面上添加任何东西,而可能是莫扎特拿来做为教材的《第八钢琴协奏曲》K.246,更不是一部要让人产生窥探他往后协奏曲创作风格用意的作品。肯普夫完美地以无忧、精力充沛的方式来诠释这部作品。与听众分享他所喜爱莫扎特作品中高贵、优雅与幽默。《第八钢琴协奏曲》与《第二十三钢琴协奏曲》同样与指挥莱特纳合作。 莫扎特改编自葛路克歌剧的主题与变奏录音有另一个故事。首先,1783的莫扎特已经进入创作成熟期阶段,他喜欢站在听众面前,喜欢为他们即兴演出。据说这首曲子是莫扎特是在音乐会上即兴演奏后立刻写下的作品。当时年近七十的葛路克是是歌剧界大佬,他在1783年参加莫扎特在维也纳的两场音乐会,莫札特于其中一场音乐会中即兴以这首作品做为这位贵客的颂歌。这是一首可爱且旋律匀称的作品,但是莫扎特让它的内容更丰富而且更适于以钢琴来演奏,音乐也传达出莫扎特当时的快乐。故事到此为止。肯普夫的确抓住莫扎特作品中兴奋与在群众面前演出的歌声,这是他在1956年的现场录音。对肯普夫来说,这首快乐的小曲与第八或第二十三钢琴协奏曲完全不同,或许肯普夫的表现稍微鲁莽了些,但是那种精力充沛而又带点冒险性的感觉却是在录音中听不到。 无论是在录音室或音乐厅里,贝多芬当然是肯普夫生命:他第一次录音的曲目就是贝多芬的钢琴小曲(现在似乎已经没有任何唱片存在),他在不同的时间陆续录制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两次)与五首钢琴协奏曲(也是两次),和傅尼叶、梅纽因也留下珍贵的室内乐录音。这里选出的两首钢琴奏鸣曲:第二号、第十一号表现出肯普夫最好的一面。肯普夫的演奏爽朗明快而且抒情,每个音符都恰如其份,有人赞美他不在音乐里加入过多个人情感或物质上的负荷,他从生活与个性上得到灵感,让经常被忽略的《第十一钢琴奏鸣曲》出现优美自然的音乐语言。
33
31
卡萨尔斯《贝多芬大提琴奏鸣曲全集》
卡萨尔斯《贝多芬大提琴奏鸣曲全集》
贝多芬是第一个赏识大提琴音色美的。他的大提琴奏鸣曲,岂止是音色美,它的琴声,在贝多芬笔下更具有诗意与哲理。曲中的大提琴质感迷人,纯净得宛如春水般柔美,闲适如羽、思绪如潮。正如贝多芬所说:“谁能参悟我的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寻常人无法自拔的苦难。” 第三号大提琴奏鸣曲(Op. 69)完成于1808年,是五部《大提琴奏鸣曲》中最优美,最感人,也最受欢迎的一部作品。首乐章两件乐器互相唱和,心有灵犀;次乐章又似乎在激烈辩论,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第三乐章时而深情款款,时而相互竞赛,你追我赶,深情和激情交织为一体。这部作品给人印象最为深刻,整个作品充满力度、速度的对比和思想感情的强烈变化。 第四号大提琴奏鸣曲;G大调,OP.102.1,作于1815年。OP.102的两首,为舒庞吉四重奏团的大提琴手林格所作,呈献给艾德蒂伯爵夫人。这一首的结构极其自由,全曲由5部分构成,是从头到尾一贯演奏的单一乐章形式的幻想曲风格奏鸣曲。演奏时前两部分和后3部分之间有一小节休止符。此曲有时表达抑郁,有时表达苦笑,有时表达幽默,被认为是晚期作品的开端。 第五号大提琴奏鸣曲,D大调,OP.102.2,作于1815年,在各乐章中使用的对位、终乐章中使用的赋格方法,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所以是5首中的顶点。共分为3乐章:1.灿烂的快板,D大调,奏鸣曲式,在呈示部中,第一主题多少有些威严,大提琴奏出雄大的A大调第二主题,两者以交替的变奏进行反复。发展部移调非常频繁。2.充满感情的很慢的慢板,D小调,3段体,这是一个充满愁伤的乐章,开始的主题令人感觉像是宗教的圣咏。第二段一扫前面哀愁的气氛,以明朗的D大调开始,两件乐器以流畅优美的对位法向前进行。对话过后,又柔和地交织在一起。第三段回到哀诉,是第一段的变奏,哀诉中有平静的自省。3.快板—快板赋格,D大调,先展开四声部赋格,在赋格中,主题的回转经过扩大,力度也巧妙地加以变化。大提琴呈示新的第二主题后,又展开壮大的二重赋格。
49
12
亚当·拉罗姆《勃拉姆斯·钢琴小品辑》
亚当·拉罗姆《勃拉姆斯·钢琴小品辑》
这张专辑是法国钢琴家亚当·拉罗姆演奏勃拉姆斯的几部《钢琴小品》,包括《为原创主题而作的变奏曲》作品21之1、《钢琴小品集》作品76、《狂想曲》作品79、《间奏曲》作品117。 勃拉姆斯晚年的创作删繁就简,以钢琴小品的方式,继续为克拉拉·舒曼谱曲,抒发隐秘的爱慕。这种私密的爱慕早在他盛年大作品的慢板乐章中其实也能略窥一二,而在《间奏曲》作品117中更得到充分的展现。 勃拉姆斯的传记里提到,一直致力于推广勃拉姆斯作品的克拉拉曾致信道歉,因为身体状况已经无法继续胜任勃拉姆斯的大作品,或许这也是勃拉姆斯晚年专注小品的原因之一? 勃拉姆斯将三首行板风格的《间奏曲》放在一起,打破了通常组曲在速度上的对比习惯,选择一步步向内延伸,将私密的心理感受充分展现。虽然作曲家本人谱上写的是《间奏曲》,自己对出版社却声称这是“三首悲伤的摇篮曲”,但实际上除了第一首还带有些许摇篮曲的特征,二三首和传统摇篮曲的风格还是相差很远的,特别是第三首甚至采用了四二拍。明显勃拉姆斯已经不在意传统对体裁的定义,也不再是在音乐层面上追求自我实现的野心和抱负,或者继承前人的“历史使命”,而只剩下对恋人纯粹的爱,还有为之半生未见的无可奈何。
26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