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诘:70 年前,爱因斯坦的大脑被完整取出,它真的异于常人吗?

00:00
20:33
主播信息
科学有故事

科学有故事

我是科普斯坦汪诘,这是一档科普节目。比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科学精神。 我通过讲述科学史上的各种故事来传播科学精神。
关注
科学有故事
2538
我是职业科普人汪洁,科学声音成员。科学故事很精彩,但比科学故事更重要的是科学精神。 这不仅仅是一档科普节目,更是一个崭新的世界观。
两院院士风采录:听他们述情怀,品人生
25
这个时代我们需要追什么样的星?院士们都是不朽的传奇,带你品味“有格”与“循道”人生的苦涩与甘甜。当你迷惘时,他们的故事,会为你提供一种人生的坐标,竖起一根成才的路标。 《中国科学院院士述情怀》与《中国工程院院士述情怀》是上海教育出版社2022年12月推出的“十四五”时期,国家重点图书出版专项规划“院士风采录”丛书中的两部,共收入了超过180篇我国两院院士的自述文稿。 本项目已入选中国科协科普部科普中国创作出版扶持计划。
《高原》(最后一刻才揭晓答案的硬核科幻)
--
公元2150年,一颗彗星撞击地球,人类启动了“方舟计划”。在天地大冲撞后,整个地球变成了一个水世界,亚洲一号方舟拯救了一万名幸存的人类。在经过了一年多的海上漂泊后,终于抵达地球上唯一没有被淹没的区域——青藏高原。于是人类上岸,高原纪年正式开始。经过100多年的发展,人类繁衍生息,高原上的人口达到了10多万人,但是,他们不知道这一切都源于一场做梦也想不到的惊天阴谋。
APP内查看主播
节目详情

# 爱因斯坦大脑结构分析

# 神经胶质细胞功能研究

# 顶叶区域形态差异

# 科学探索方法论实践

# 大脑解剖学特征比较

# 大脑沟回复杂形态

# 偏胼胝体连接强度

# 哈维医生争议行为

# 天才密码科学争议

# 科学研究伦理边界

1955年爱因斯坦逝世后,病理学家托马斯·哈维未经授权取出其大脑并私藏,引发伦理争议。经家属协商,大脑被允许用于科学研究,但需遵循学术规范。哈维将大脑分割为240块并制作切片,初期研究发现其重量低于男性平均水平,打破“脑容量决定智力”的固有认知。
20世纪80年代后,神经科学界对爱因斯坦大脑展开系统性研究。加州大学团队发现其左顶叶区域的神经胶质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推测与抽象思维相关;麦克马斯特大学团队则观察到顶叶区域宽度较常人增加15%,可能增强空间推理能力。中国华东师范大学团队通过分析偏胼胝体,提出其左右脑连接更紧密的假说。
多项研究揭示爱因斯坦大脑的独特解剖学特征,如前额叶皮层神经元密度高、沟回模式异常复杂等,但这些差异与智力水平的因果关系尚未明确。科学家强调,大脑形态差异可能是人类神经多样性的自然体现,而非天才的决定性因素。
爱因斯坦大脑样本最终由哈维交还普林斯顿医学中心,部分切片在穆特博物馆公开展示。围绕其研究的核心价值在于推动神经科学方法论发展,并引发对科学研究伦理的反思——如何在探索未知与尊重个体间取得平衡,仍是科学共同体持续探讨的议题。

展开
大家都在听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