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北京”新作品音乐会精彩回顾

00:00
45:35
主播信息
大剧院小DJ

大剧院小DJ

艺术改变生活
关注
国家大剧院-聆听古典
129
聆听改变世界,艺术改变生活!古典音乐离你也许就是一首乐曲的距离,再加上一段简单生动的解析,也许还正好契合了某种当下的情绪.......爱上古典音乐,从这里开始。
国家大剧院-独家实况
79
来不了演出现场?不要遗憾,不妨闭上眼睛,聆听现场!这里将为您呈现国家大剧院上演的经典音乐会、歌剧独家实况。独家的原创经典作品实况回顾、专业而有趣的大师导赏和解读,让您足不出户,就可以尽享精彩!
国家大剧院-舞台上的诗与远方
230
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经典的作品可以穿越时空,变换成多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却永远存在着普世价值。当文学被搬上舞台,又赋予了经典的新的含义。《舞台上的诗与远方》,让艺术家的声音陪伴你,走进经典构筑的文学世界,寻找心灵的诗和远方。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库贝利克《斯美塔纳·我的祖国》
库贝利克《斯美塔纳·我的祖国》
这张专辑是库贝利克指挥捷克爱乐乐团,1990年5月12日在“布拉格之春”开幕音乐会的现场录音。这个录音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每年的“布拉格之春”音乐节,是世界上重要的音乐盛会,它始于1946年。1990年“布拉格之春”音乐节注定要不同凡响地载入史册,它是捷克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重获新生后第一次举办的音乐节。就个人而言,则是库贝利克最后一次指挥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 早在1936年,年仅24岁的库贝利克就已是捷克爱乐乐团的指挥了,但后因拒绝与纳粹德国合作而倍受刁难。在1948年又被迫离开祖国,客迹欧美。经过四十二年的漂泊,流浪的游子重新踏上久别而魂牵梦萦的故土,回到饱经沧桑、久历内忧外患之后的祖国。 1990年5月这场音乐会,库贝利克与捷克爱乐乐团的合作,演奏作为“捷克音乐之父”斯美塔纳的《我的祖国》,对他来说是意味深长的。捷克爱乐乐团与库贝利克这位本民族著名指挥家可谓心有灵犀,因而整场音乐的演奏达到水乳交融的境地——通过朴素真挚的音乐刻划传递出他们共同的心声:对于伟大祖国的自豪之情以及祝福之愿。 尽管与以往的录音相比,尤其是与波士顿交响乐团那个著名的录音相比,这次录音的音效不能算是很好。但是这一次录音的意义,却不能用音响效果的标准来衡量。聆听这场现场实况的录音,从头至尾渐入佳境。乐队到后来是越来越昂扬而充满自信,喷射出瑰丽光芒,映照得前几个乐章仿佛彩霞一般灿烂夺目。这就不仅仅是在诠释斯美塔那的音乐,而是借《我的祖国》来表达捷克民族对于未来的信念了。 《我的祖国》是斯美塔纳讴歌祖国、讴歌民族解放、讴歌自由的交响诗篇,它由六首交响诗组成:第一曲“威塞拉德城堡”,威塞拉德是布拉格市著名皇家城堡,乐曲表现游吟诗人的歌曲所激起的对历史的记忆。第二曲“沃尔塔瓦河”,沃尔塔瓦河是捷克的“母亲河”,乐曲描绘了沃尔塔瓦河的诞生和沿岸的风光与古迹。第三曲“莎尔卡”,以古老的传说为主题,描写少女莎尔卡由于情人的不忠而向所有的男人复仇。第四曲“波希米亚的原野和森林”,一支田园风格的乐曲,表现了波希米亚故土所带来的思绪和感受。第五曲“塔波尔”,塔波尔是坐落在布拉格以南约100公里的城镇,胡斯教徒战争期间是捷克争取民族自由和反抗异族压迫的坚强堡垒,乐曲表现了胡斯教派誓死不变的信仰和不屈不挠的精神。第六曲“布拉尼克”,布兰尼克是布拉格附近一座山脉,传说胡斯教派的勇士们战斗并牺牲于此。
15
6
卡拉扬《舒曼交响曲全集》
卡拉扬《舒曼交响曲全集》
这张专辑是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乐团,演奏舒曼的四部交响曲。卡拉扬的指挥充满着精致而细腻的手法,他的指挥动作洒脱、大方、气势磅礴,并以准确、客观的诠释著称。 《降B大调第一交响曲“春天”》作品38,作于1840-1841年间。此曲被称为“春之交响曲”,据说这是得自贝托嘉的《春之诗》的感触,而最初各乐章也分别冠有“初春”、“黄昏”、“欢乐的游伴”、“暮春”等标题。 《C大调第二交响曲》作品61,从1845年岁末开始起稿,但由于他的忧郁症和欠佳的身体状况,使得这部作品于1846年10月方完成。此曲表现了苦恼与斗争的人生及命运。舒曼提笔写作此曲时,正被深重的神经系统疾病缠身而极度痛苦,他的这种悲痛情绪,在这部规模最庞大的作品中充分显露出来。虽然有些评论家赞誉此曲是舒曼的最高杰作,而且器乐法也强有力地表现出浪漫主义的特征,但从音乐内容与主题的运用上看,则有“优劣参半”之嫌,因此在音乐会上较少听到此曲的演奏。 《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莱茵”》作品97,完成于1850年,是舒曼旅居莱茵河畔的杜塞尔多夫时所作,所以得名《莱茵》。这部作品是舒曼智慧的结晶,也是他思想的总结。这是一部描述性很强的作品,歌颂生活、歌颂莱茵河畔的美景:屹立于河岸的宏伟的科隆大教堂,神话般的罗列莱城堡…… 《d小调第四交响曲》作品120,完成于1841年,在妻子克拉拉·舒曼22生日的时候他将这部作品当做生日礼物献给了她,这部作品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克拉拉的影响,而且在首演时这部作品得到的回应并不好,于是舒曼把这部作品收了回去,再在差不多10年后的1850年至1852年两年间重现修改了配器,并对作品结构进行了修改,比如对于一些分句的延长与缩短,这主要体现在首末乐章之中,他将首末乐章中音符的长度一分为二,从而将每一小节的长度延长为原来的两倍,这样使得演出时乐曲的节奏加快了不少。用作者自己的话说:“比修订前音响更好,更有效果”。
22
17
布伦德尔《贝多芬·钢琴协奏曲全集》
布伦德尔《贝多芬·钢琴协奏曲全集》
这套3CD合辑是钢琴家布伦德尔与拉特尔指挥的维也纳爱乐乐团合作,演奏贝多芬的五部《钢琴协奏曲》。这是布伦德尔录制的第四套贝多芬《钢琴协奏曲全集》,与以前的三套录音有着同样的品质、感性、理智的严密性以及在大钢琴上铸就的辉煌,这也使得早期的唱片愈发妙趣横生。 一直以来,布伦德尔弹奏的所有五个慢乐章都极为优异,如同圣餐桌上的神父,吸引着管弦乐队中不同的乐器组环绕在自己的身旁,这次录音甚至比之前更好了。在两部早期的协奏曲中,维也纳爱乐乐团的演奏甜美而魅惑;在宏大的后期作品中,指挥西蒙·拉特尔彰显出了自身的能量。布伦德尔在早期协奏曲中的演奏,使人回想起他那些早期奏鸣曲以及早、晚期钢琴小品的优秀唱片,但布伦德尔是一位非常私密的人,对传统习俗以及作为“公共”作品拘泥于形式的协奏曲缺乏容忍性。 在《第三钢琴协奏曲》中,人们进入了一个不同的世界。这是一场精彩绝伦的演出,主音c小调暗示着充满黑暗和恐吓的聆听体验,低音乐器在前部奏出、作为打击乐器的鼓则准备就绪可随时投入使用。尤其是慢乐章之后的终曲部分,是不祥的预兆(只有一根发出光泽的单簧管在独奏),全景色调然却有如此宁静,这样的演绎还很少听到。《c小调钢琴协奏曲》以英雄为模型;而降E大调的《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第一乐章的速度比先前的要慢,但效果并不理想。也许现在的诠释者们,和他们那些具有贝多芬式英雄特质的前辈们相比,要少了些许快乐。回到《第四钢琴协奏曲》的私密世界里,独奏家、管弦乐团以及指挥,状态都非常好。布伦德尔那熠熠生辉钢琴独奏部分的背后,是真实的热情和敏感性作为支撑。从各个方面来说,这套合辑都堪称一流。
14
15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