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测器列传:49.名副其实的洞察号

00:00
22:17
主播信息
科学史评话

科学史评话

了解科学,爱上科学
关注
科学史评话
3471
主播:吴京平 评书风格的科学讲座,以有趣有料的方式讲述科学。
吴京平:通俗医学史
438
人类正处在有史以来最好的时代——健康和长寿成为了一种常态。 毋庸置疑,现代医学居功至伟。 当我们对先进的医学技术习以为常的时候,鲜少有人知道,现代医学的发展与科学的进步一样,充满了曲折和艰辛。 在这场人类对抗自身命运的伟大博弈中,吴京平老师将用通俗而诙谐的评书语言,为你讲述医学发展的前世今生,带你理解疾病和健康,看懂现代医学的全貌。
量子力学外传
573
讲述量子力学的发展简史。带你领略微观世界的奇妙。
APP内查看主播
节目详情

# 洞察号火星探测器

# 火星地震探测仪

# 火星热流钻探装置

# 火星爱丽西洋平原

# 火星沉卷风现象

# 火星卫星火卫一

# 火星小天体撞击事件

# 火星土壤摩擦力不足

# 火星无人钻探技术

洞察号火星探测器于2018年发射,旨在通过火星地震探测仪(SEIS)火星热流钻探装置(HP3)研究火星内部结构。地震仪被安装在着陆器体外,通过防风罩隔绝大气干扰,首次记录到火星地震信号,揭示了火星地壳厚度、液态核心半径等关键数据。热流钻探装置因火星土壤摩擦力不足,导致钻探深度受限,多次尝试后仍未能达到预期目标。
着陆点选在火星爱丽西洋平原的陨石坑内,此处地质活动平稳且风力较小。探测器成功捕捉到火星沉卷风现象的气压变化数据,并通过分析地表振动波形,评估了火星表层土壤的柔软度。此外,火星卫星火卫一的引力扰动及火星小天体撞击事件产生的震动信号也被记录,为研究火星内部活动提供了辅助依据。
尽管火星无人钻探技术在嫦娥五号任务中已成功应用,但洞察号的钻探装置因设计依赖土壤摩擦力而进展受阻。德国与美国工程师合作调试后,发现钻头因反作用力上跳导致效率低下,最终未能完成钻探目标。相比之下,地震仪的科学成果显著,累计探测到上千次震动,填补了人类对火星内部结构认知的空白。

展开
大家都在听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