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聆听20160823 中国音乐排行榜(内地)十至六

00:00
37:28
主播信息
臣叔有点暖

臣叔有点暖

治愈你 陪伴你 倾听你
关注
早安问候
--
和我一起,向世界说句早安,向生活大声说出你的故事。今天,就来和原臣一起听听世界的声音吧!
在你的耳朵边哄睡
--
在你的耳边,哄你入眠。带上耳机,聆听属于你的记忆吧!
光聆听之二十四节气
--
听阳光,和小朋友一起分享睡前故事,和家长一起沟通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圣·托马斯童声合唱团《巴赫的礼拜年》
圣·托马斯童声合唱团《巴赫的礼拜年》
这张专辑是圣·托马斯童声合唱团与莱比锡布业大厅乐团合作,演唱巴赫的三部康塔塔。德国莱比锡市圣·托马斯童声合唱团是音乐巨匠巴赫曾亲自执教27年的合唱团,距今已有800余年历史,该团是欧洲最古老的童声合唱团之一。 圣·托马斯教堂是伟大的音乐家、“古典音乐之父”J.S.巴赫曾供职了27年并将自己的后半生奉献于此的地方。对于古典音乐爱好者来说,巴赫是最为如雷贯耳的名字。他的作品以亲切的姿态无处不在,却也时常遥远地让演奏者难于把握和“攀登”。 很多伟大的灵魂用尽了生命去燃烧自己,去释放能量,却只能如星辰一般闪耀在身后百十年的世界中。只被后世人看到、了解和仰望,不能不算是一种遗憾。但也许,一心以音乐向上帝致敬的巴赫并不在乎于世间得到的宠辱。就如同大师在临终前几日口述出的最后的圣咏《上帝,我在您的神坛前》一样,他的灵魂一定早已在那时就追随上帝,并得到了永远的安息。 巴赫的音乐中有着迤逦的诗意之美,但更多的是对世间万物的悲悯与仁慈。聆听时乐音不急不缓地流入耳中,如清流一般抚慰了心灵。仿佛一切的心事都可以放下,仿佛所有烦忧都可以遗忘,每每听来都要被感化。就像巴赫那高洁、虔诚又真挚的灵魂一样……若未有对世间的爱与宽容,又怎能谱出如此让人动容又感怀的篇章。
33
24
拉罗查《舒曼钢琴作品》
拉罗查《舒曼钢琴作品》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拉罗查演奏舒曼几部著名的钢琴作品。 《维也纳狂欢节》作品26 ,作于1839年,题献给莫南德·席勒,舒曼认为此曲是“一首伟大的浪漫奏鸣曲”,“一份浪漫主义的展品”。题目本身就是一种抢救行动,一开始这部作品定名为《狂欢节:四个音符的玩笑》,其中的“玩笑”据认为主要是掩饰第一乐章源自“马赛曲”的引语,当时在维也纳是严禁“马赛曲”的(舒曼在后来的三部作品中又引用此曲)。了解内情的人知道,此曲记录了1838年舒曼维也纳之行的观感,舒曼去维也纳时,曾想把他的《新音乐杂志》迁往维也纳出版,但是遭到梅特涅当局的无理拒绝。为了抗议这种压制出版自由的行径,舒曼把当时象征革命的“马赛曲”放到《维也纳狂欢节》中,含沙射影地讽刺梅特涅的倒行逆施,暗示维也纳将掀起推翻梅特涅政权的革命风暴。 《b小调快板》作品8,作于1831年。1831-1832年的整个冬天舒曼都在专心致志于《快板》的创作,起初是作为一首b小调奏鸣曲的第一乐章,他希望能将全曲献给莫舍勒斯,结果1833年时他只出版了这一个乐章,题献给埃内斯汀·封·弗立肯,是舒曼当时爱上的一位年轻女性,舒曼曾说:“埃内斯汀简直是我童年梦想的化身!”从初稿上可看出《b小调快板》给他带来很大麻烦:他自己后来也说它“除了有好的意图外别无其他可说”。试图将如此狂热的素材组织在一个奏鸣曲式的结构内,舒曼事实上是在试做不可能的事情。但是他想找出完整的东西的意图是很清楚的:在这个离题情节中究竟有多少可追溯到引子,去发现这个情况是很有趣的。在结束时将其激动的b小调起始曲转入宜人的炽热的B大调是非常美的。主题材料被即兴想像的长河带着走而并未真正展开,然而,舒曼在中间部分不定的等音转调肯定产生令人叹为观止的五彩缤纷的颜色。 《升F大调浪漫曲》作品28第二首,作于1839年。为强调开端的中音区和反复简单而又感人的歌曲旋律的重要性,舒曼使用了三行谱表,这可能是为表达对他比利时朋友西莫南·德·席勒的惊异而采纳了他在自己作品中喜用的办法。此曲是以简单的三段体写的,有尾声,类似《为什么》和《梦幻曲》,是简练和干净利落的典范,没有一个音符是多余的。
33
10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