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歌(四)

00:00
11:19
主播信息
DJ依依_

DJ依依_

人人都是蜻蜓主播,欢迎关注DJ依依_
关注
乐耳动心
77
生命是一场公平的赛程,在时光轴的这一端你潜心修行,那一端就一定会有更好的人在等着你,他健康向上,幽默开朗,睿智忠诚,正等着许你一生的好光阴和不辜负。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豆子剧团豆豆小家系列第15集《爱的烦恼》
豆子剧团豆豆小家系列第15集《爱的烦恼》
豆子剧团2021全新创作 豆豆小家系列第15集--“爱的烦恼” 豆子最受欢迎影集式情境喜剧--豆豆小家,暌违多年第15集正式回归。舞台结合部分影像融合穿插,让整体演出拥有更多想像空间与表演延伸。原创故事结合时事融入,以亲子关系及家庭价值为主轴,寓教于乐。以喜剧节奏贯穿演出形式,阐述孩子及成人不同阶段课题,有趣且动人。运用小剧场丰富的想像力及互动加上大剧场的美感视觉体验,创造出独特豆子剧团中型剧场特殊魅力。 最幽默又感动的情境喜剧即将融化你心!面临最大灾难,豆豆小家如何一起用爱解除烦恼呢? 故事大纲 平安夜到了,豆豆小家一家人准备吃圣诞大餐。但这天气氛似乎有些不对劲,豆爸、豆妈、小豆豆分别有话要说,所有人都呈现十分‘烦恼’的状况。时间回到三周前:豆爸工作不太顺利,只要公司年末圣诞企划无法完成,就可能面临失去工作的压力;豆妈每天在家带孩子,除了要管教正于青春期有些叛逆的小豆豆外,还有在家成天精力十足如小泰山的小小豆,让豆妈每天疲于奔命,好想下班;小豆豆则在学校为害羞的小番茄主持正义,竟杠上调皮的榴梿王与冬瓜青!豆豆小家即将面临14集以来最大灾难,美好的家庭即将瓦解了吗?不仅如此,更大的危机降临。不仅豆豆小家,连豆豆星球都被迫即将停止运转?!豆豆小家的烦恼、豆豆星球的危机,这次一并爆发!豆爸、豆妈、小豆豆还有小小豆要如何一起解除烦恼,稳住这个美丽的家园呢?豆子剧团正宗豆豆小家第15集,给你最幽默又最暖心的动人小品,绝对不容错过! 制作顾问:林鸿昌 编剧导演:叶俊伸 舞台监督:王妙菱 灯光设计:郭卉恩 舞台设计:郑雅黛 影像设计:高健钧 服装设计:黄稚扬 舞蹈设计:张哲瑜 化妆设计:方玉贞 平面设计:李津源 音乐设计:子午音乐工作室 导演助理/音效执行:陈柏亨 执行制作:林明宏、林美秀、詹祐旻 协力制作:鸿琦国际艺术有限公司 演员:叶俊伸、陈美纯、林明宏、徐百萱、詹祐旻、陈德萱
40
23
斯美塔那四重奏《德沃夏克·弦乐四重奏》
斯美塔那四重奏《德沃夏克·弦乐四重奏》
这张专辑收录了德沃夏克的两部室内乐作品:1、由斯美塔那弦乐四重奏演奏的《第12弦乐四重奏》;2、由斯美塔那弦乐四重奏与小提琴家约瑟夫·苏克、大提琴家约瑟夫·胡赫罗合作,演奏《A大调弦乐六重奏》。 《F大调第12弦乐四重奏“美国”》作品96,作于1893年。在此之前,德沃夏克于1892年9月应邀担任纽约音乐学院的第一任院长。他全家一同前往美国。在美国,有两点使他深为感动。当时德沃夏克作品便使用了美国黑人音乐素材,怀着极深的浸溢着斯拉夫波希米亚人身处异国时浓郁的乡愁,写下了这首堪称19世纪最杰出的捷克室内乐,一部世界室内乐文献中傲视群雄的杰作。全曲共分四个乐章,旋律朴实优美,节奏欢快轻巧,具有黑人灵感风格(黑人灵歌有两个特征:大量运用了的五声音阶为旋律音;运用更多的切分音节奏。乐章与乐章之间环环紧密相扣,结构紧凑,整首曲调动听之极,引人入迷。 《A大调弦乐六重奏》作品48,作于1878年,弦乐六重奏的乐器配置为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各两把,这部弦乐六重奏拥有众多漂亮的旋律,声音的色彩也是极具特色。小提琴音色明亮,而且配合出来的和声色彩也非常迷人,是那种特有的斯拉夫民族的色彩,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中提琴的声音比较低沉,虽然暗淡一些,但暖厚舒服。大提琴虽然很少作为主角出现,但两把大提琴使得音色更加饱满浑厚,因此使得这部作品在声音上也非常迷人。这部作品的编排也是与众不同,乐章竟然能没有慢板乐章,除了第三乐章是一个急板之外,其他3个乐章的速度和情绪基调比较接近,第一、 二、四乐章都含有速度不太快的快板,这样就使得整部作品听起来也并不累,而且还能非常自然地融为一体。拥有优美动听的旋律,加上民族气息浓郁色彩的音色,使得这部作品非常具有吸引力,绝对是一部不可不听的室内乐作品。
18
8
米凯兰杰利《巴赫、贝多芬、舒曼作品》
米凯兰杰利《巴赫、贝多芬、舒曼作品》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米凯兰杰利的演奏录音精选第四辑,收录了从巴洛克到浪漫主义的四部作品:1、1941年6月在米兰录制的贝多芬《第三钢琴奏鸣曲》;2、1948年10月26-27日在伦敦阿比路第三录音棚录制的,布索尼改编的巴赫《恰空》、勃拉姆斯《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3、1957年5月12日在伦敦演奏舒曼《维也纳狂欢节》的现场录音。 米凯兰杰利是一位传奇的意大利钢琴家,拥有庞大的演奏曲目,从巴赫巴洛克式的华丽风格,到浪漫主义作品,贝多芬、舒曼和勃拉姆斯,都被米凯兰杰利精彩地展现。米凯兰杰利的录音虽然不多。但他独特的触键、柔韧的音色、纯粹的风格是很容易辨认的,这也是他被乐迷尊称为“米神”的原因。 巴赫/布索尼 《恰空》钢琴版,改编自《d小调第二无伴奏小提琴组曲》BWV1004的第五乐章。此曲是风格庄重的三拍子舞曲,复调音乐形式,在固定的主题或一连串固定的和声进行之上作多次变奏。这首作品渗透了巴洛克时期音乐大师巴赫的杰出复调创作功底,展现出了较为娴熟的和声基础上创作复调的精湛技巧,这首作品也因此被赋予了较强的艺术内涵和生命力。后辈之秀——著名浪漫主义风格时期的作曲家布索尼在巴赫的原作基础上将这部小提琴作品成功地改编为钢琴作品,其中融入了他作为钢琴家的艺术积累和创作气质,将大量表情术语、和声等进行了重新诠释,从而使这首作品更加隽永瑰丽。 贝多芬《C大调第三钢琴奏鸣曲》作品2第三部,作于1795年。此曲朝气蓬勃、刚毅辉煌、勇猛精进,洋溢着勤奋自强、力行不怠的气概,自始至终充满欢乐。 舒曼《维也纳狂欢节》作品26,作于1839年,题献给莫南德·席勒,他描绘它为“一部伟大的浪漫奏鸣曲”,“一份浪漫主义的展品”。题目本身就是一种抢救行动,一开始这部作品定名为 《狂欢节:四个音符的玩笑》,其中的“玩笑”据认为主要是掩饰第一乐章源自“马赛曲”的引语,当时在维也纳是严禁“马赛曲”的(舒曼在后来的三部作品中又引用此曲)。 勃拉姆斯《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作品35,完成于1863年。此曲是勃拉姆斯根据帕格尼尼写给小提琴的《第24号随想曲》加以变奏写成的二十八首钢琴变奏曲独奏作品。
12
18
赫克、海尔姆申《勃拉姆斯·大提琴奏鸣曲》
赫克、海尔姆申《勃拉姆斯·大提琴奏鸣曲》
这张专辑是大提琴家玛丽-伊丽莎白·赫克与钢琴家马丁·海尔姆申合作,演奏勃拉姆斯的两部《大提琴奏鸣曲》。 音乐大师贝多芬的五部《大提琴奏鸣曲》堪称音乐史上的里程碑。受其影响和启发,勃拉姆斯也创作了两部《大提琴奏鸣曲》,但是创作年代却相隔了二十多年。《第一奏鸣曲》多有室内乐风格,以较低的音区表现沉郁凄苦之情;《第二奏鸣曲》则具有戏剧性和交响乐写作手法,有较多的高音区明亮音色,具备明朗热情的性格。两首作品均美不胜收,以直入人心的旋律和细腻的感情表达成为具有深远影响的室内乐精品。 《e小调第一大提琴奏鸣曲》作品38,完成于1865年。其时勃拉姆斯正经历丧母之痛。太多的哀恸与忧郁,难言的心思愁绪,以及回忆中的欢笑与相聚等等,均以一把大提琴和一架钢琴之间绵绵不尽的对话展开,成就了这首三个乐章均为小调的、气息宽广朴实动人的佳作。 《F大调第二大提琴奏鸣曲》作品99,与《第二小提琴奏鸣曲》同时完成于1886年,瑞士托恩湖畔。此时五十岁开外的勃拉姆斯已经完成了四首交响曲,具备更完善的创作技巧和更成熟的思想境界,正处于创作顶峰期。这首奏鸣曲篇幅长大、结构复杂、乐句宽广,乐思充满欢乐与伤感等多重意味,成为勃拉姆斯的力作之一。
29
7
克莱斯勒《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全集》
克莱斯勒《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全集》
这套专辑收录了小提琴家克莱斯勒与钢琴家鲁普合作演奏的贝多芬全部《小提琴奏鸣曲》,由1935-1936年的录音转制,效果还算不错。 这些录音被认为是极度个人化的演绎,从纯粹的音乐概念上来说,这样的合作演出是天衣无缝的,然而作品听上去却并非如此。敏感细腻、与克莱斯勒趣味相投的鲁普在演奏中,小心翼翼地努力克制着,尽量不让自己的个性凸现得过于明显。《F大调第五奏鸣曲》的旋律伴随着朝气蓬勃、生机盎然的情感律动一同流出;带着些许戏剧化色彩的《C大调第七奏鸣曲》第二乐章的表现更加耀眼;两位演奏家对于《降E大调第三奏鸣曲》的节奏拿捏上可以说具备了最高水准;在《G大调第十奏鸣曲》那极其复杂的末乐章中,克莱斯勒都乐此不疲地展露出自己演奏中惯有的天性。 这十首奏鸣曲的演奏总体令人感觉轻松惬意,几近堪称完美,相对而言只有《A大调第九奏鸣曲》略失水准,有些地方的音准不很稳定,尽管如此,这其中仍有不少出彩的地方,特别是它的第二乐章。这套专辑也是克莱斯勒留下的唯一一套录音全集,同时也令他不朽的小提琴大师的地位不可动摇。 贝多芬一共作有十首小提琴奏鸣曲,风格柔美温婉。贝多芬从小同时学习钢琴和小提琴,他不但对小提琴的特性与演奏技巧很熟悉,也能演奏技巧困难的小提琴曲,但是他的小提琴奏鸣曲大部份都是为那些居住在维也纳的小提琴家们而写。 这十首奏鸣曲,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到第三号小提琴奏鸣曲算作第一阶段,多少受莫扎特的影响。第四和第五号献给富利斯伯爵的两首小提琴奏鸣曲开始呈现出自己独特的光彩。第六到第八号则开始往峰巅发展,至第九号达到最顶峰,而第十号则属于贝多芬的中后期作品。其中以《春天奏鸣曲》和《克鲁采奏鸣曲》最为著名。
59
33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